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对于检察信息化来说,三十年间的变化可谓显着。
12月16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信息化30周年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几代检察信息化人共话检察“数字革命”。对于检察信息化,大家有很多话要说。
打造信息化发展的检察样板
检察信息化建设,就像在“无人区”建造起的一片园地,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局域至整体发展,而今欣欣向荣。
“30年,检察信息化在最高检党组的带领下成长、奋斗、前进,始终与党的事业、人民检察事业紧密相连,从一张白纸慢慢描绘出今日的斑斓。”最高检退休老干部、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江一山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非常感慨,检察系统已拥有了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科技强检队伍,信息化成为检察机关办案、办公的根本手段,大大增强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为检察事业顺应时代、调整重构、谋篇布局起到了支撑作用。
三十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
检察信息化30年展览向与会人员呈现了这段信息化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发展的奋进岁月:
——1991年最高检设立自动化办公室,检察人员办公办案完成信息化起步,“信息检务”时期的探索积累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随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成立,联通四级检察院的检察专线网络建成,在新世纪实现了“网络检务”的新跨越;
——2009年至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诞生,标志着检察信息化进入“电子检务”阶段,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新模式下,形成上下“一个系统”信息化特色格局;
——2018年至今,为适应新时代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落实“智慧检务”“数字检务”战略部署,研发上线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检答网、中国检察听证网等,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办案成效渐显,检察信息化向着“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目标迈进……
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喆表示,检察信息化走过的30年,创新性地探索“一张网、一个系统、一个标准”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助力检察业务流程管控和质量管理,确保检察业务特别是检察办案的规范化和高质效,形成信息化发展的检察样板。
数据里的为民情怀
检察信息化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而在于真正提升检察办案质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检察办案环节中都感受到司法温度与力度。
以前,一件案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律师阅卷需要来回跑、反复约……
而今,大数据应用于检察办案,数据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价值被挖掘;律师通过互联网阅卷,从“最多跑一次”压缩到“一次也不用跑”……
两相对比,人民至上的情怀与担当愈显厚重。
“检察信息化为案件管理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使案件监督管理更智能有力、科学有效。”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石献智举例说,信息系统可以形象呈现办案各阶段的情况,如根据延长审查起诉期限、退回补充侦查、不捕/不诉复议、复核等适用情况计算出“案-件比”指标,督促办案人员压减不必要办案环节、切实减轻当事人讼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落实人民至上办案理念。
“检察工作的重心在基层,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与应用主战场也在基层。”投身检察事业36年的湖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永金介绍说,湖北省检察院倡导各地在系统框架内,结合一线办案实践开展个性化、轻量化、专门化的轻应用研发,探索尝试让信息化建设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12309”信访数据管理系统、远程提讯电子签名捺印系统等,都是基层院研发的“小、快、灵”系统。这些成果构成了对省院主导建设大型应用项目的有益补充,让湖北智慧检务建设形成了既特色鲜明又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
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
站在检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前沿,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份事业有着独特的实践美感。今年8月刚加入最高检检察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数据分析二处的何熙巽坦言:“检察信息化的成就凝聚了几代检察人的心血和智慧。作为这条战线上的新兵,这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需要我们接续奋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检察信息化走过的30年是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数字检务”的生动实践,尤其在建党百年、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统总结检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与问题,深刻诠释了检察机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智慧检务、数字检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检察业务的专业性,又有信息技术的专业性,挑战与机遇都将前所未有。”马杰建议,检察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工程的改革,用系统化思维做好顶层布局;强化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加快成果转化,助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守住信息安全这一底线。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传递检察信息化的声音,让社会公众能知道、看到、感受到信息技术助力检务工作的成绩。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强调,检察机关应当深刻认识党中央对数字化发展的高度重视、法治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实施等都为检察信息化实现新突破带来良好契机。要立足于检察信息化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开创智慧检务美好未来。
正如最高检党组对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寄语:“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科技强检理念,遵循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原则,贴近基层一线,融入监督办案、深化研究运用大数据促进执法司法公正、助力国家治理,以‘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更好助推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整行囊,检察系统的这场“数字革命”正在奔赴下一场山海,那里海阔天空。
(本报全媒体记者徐日丹 见习记者刘亭亭)